第428章 欠钱的是大爷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南无臭蛋字数:2231更新时间:24/08/17 21:48:45
【欠钱的是大爷】
李继岌、郭崇韬进入成都时,曾强征“犒军费”,从巴蜀人民手里强行搜刮了五百万贯,犒赏完军队之后,还余下二百万贯。
郭崇韬、李继岌虽然先后死于非命,但此事还有一个知情人,那就是任圜。李嗣源入立后,任命任圜“判三司”,也就是帝国财政一把手。李嗣源的意图很明显,国家缺钱,唯有蜀地可以救急,但蜀地究竟藏有多少钱,只有随军入蜀的任圜知道其中内幕。
任圜当然明白李嗣源的良苦用心,于是派赵季良入蜀,把这笔钱连同成都府库内的钱粮连本带利地运回洛阳。
赵季良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初仕后梁,先被保义军节度使王檀辟为幕僚,做节度推官,杨师厚坐镇魏博军时,用他做元氏县县令,后提拔为魏州参军。“庄宗入魏”,李存勖素闻其文武双全,累加晋封,主管魏博地区的税收工作。
当时梁晋沿河拉锯对峙,消耗空前巨大,孔谦为了满足军需,加大了对河朔地区的盘剥,苛捐杂税如猛虎,导致魏博人民大量逃亡。生产力的流失导致赋税的收缴难度加大,孔谦为了达标而进一步加大盘剥力度,如此往复,陷入恶性循环。
魏博地区几乎是掘地三尺,榨干了老百姓的最后一滴油,然而李存勖仍觉不满足,叫来赵季良,责问他税赋征缴不力。
换了别人,只会当面唯唯诺诺,退下来之后加大盘剥。而赵季良却把脖子一梗,回呛李存勖,问道:“殿下何时灭掉后梁?”
李存勖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人,今天见到了。“你的职责是督办税收,怎么敢干预军政?”
赵季良答道:“殿下只知攻守,又横征暴敛,而不爱惜百姓,再这么下去,别说河南,就连河北之地也恐非殿下所有!”
李存勖如闻霹雳,先是一愣,紧接着改换了态度,感激地握住赵季良的双手,“先生您一句话,拯救了天下大业!”于是对赵季良另眼相看,更加器重,累升至盐铁判官、太仆卿。
现在,任圜要从孟知祥手里要钱,虽然这笔钱原本就属于朝廷,但欠钱的是大爷,要想从欠债人手中讨要欠款,债权人还是要适当安抚一下欠债人的。于是加授孟知祥为侍中,而这位赵季良就来充当宣制特使。
赵季良手捧加授侍中的圣旨达到成都,受到了孟知祥的热烈欢迎。可当孟知祥一看赵季良“三川都制置转运使”的头衔,脸色瞬间大变。这个头衔翻译过来就是西川、东川、汉川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兼运输总监。
运输什么?运输三川境内的府库、税赋等。
“侍中”的头衔瞬间就不香了。给我个虚无缥缈的荣誉称号,换走我手中的真金白银?姥姥!
孟知祥的手下也一致反对把钱粮交出去。没钱没粮,拿什么养活数万人的部队?
西川将士们手按佩刀,咬牙切齿,怒目而视,只需孟知祥一个眼神,赵季良就会命丧当场。
孟知祥对他们说道:“府库里的东西(二百万贯)本来就是朝廷的钱,如今呈献给朝廷,咱们无话可说,我认了。但是——各州县收缴上来的税赋,是用来养活十万西川兵的,谁也别想拿走一分!”
话是冲着手下说的,却是说给赵季良听的。
赵季良站在一边,大气不敢出,只得按孟知祥的要求,只转运“国税”,而放弃对“地税”的干涉。
孟知祥与赵季良是旧相识,有一定的交情,知道赵季良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至于转运粮饷之事,是各司其职、各事其主,于是便上疏朝廷,请求把赵季良留在西川,并表奏其为西川节度副使。
兵,你扩了;钱,你留下了;还要扣留朝廷的人才,挖社会主义墙角?你到底想干嘛?
李嗣源降制,任命赵季良为果州团练使,拒绝了孟知祥的请求。
孟知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制书藏匿,把赵季良强行扣留,再上一道奏章,请求朝廷开恩,批准自己的请求,再次得到否决后,第三次派使节到洛阳陈情。
事不过三,而且赵季良已经被孟知祥扣留不遣,李嗣源不得不顺水推舟,答应了孟知祥的请求,让双方都有面子。
就这样,赵季良成为了西川节度副使,成为了孟知祥最重要的谋士,此后无论大事小情,孟知祥都要找赵季良商议对策。赵季良也成为孟知祥日后的开国勋臣之一。
有了钱粮,有了军队,有了人才,孟知祥还要消除最后一个后顾之忧,那就是自己在后方的家眷。于是派人到太原迎请自己的妻儿老小到成都。
弱势的李嗣源为了顾全大局,处处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然而不要忘了他身边有个“鹰派”官员,安重诲。
安重诲早就看孟知祥不顺眼了。因为孟知祥是李存勖任命的西川节度使,他是李存勖的姐夫,不是李嗣源的姐夫,他是李存勖的人,不是李嗣源的人。如果能把孟知祥调回中央,是最好不过了,然而这是天方夜谭,连赵季良都回不来,孟知祥能回来吗?
在安重诲看来,西川孟知祥早晚必反。
东川呢?不用说,也会反。
东川节度使董璋,与孔循、荆南高季昌是干兄弟,都是汴州首富李让的家奴,后被李让认作养子,而李让又被朱温认作养子,所以董璋、孔循、高季昌都是朱温的干孙子。
李存勖推翻后梁,董璋归降,大量贿赂后唐权贵,因而保住了高官厚禄,得到了李存勖的信任。
与孔循和高季昌一样,从奴隶逆袭的董璋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很精明地抱上了郭崇韬的大腿,力舔郭崇韬。随军伐蜀,获得了镇守东川的美差。
西川孟知祥、东川董璋,全是郭崇韬的人,这是郭崇韬遭人构陷的话柄之一。是郭崇韬的人也罢,是李存勖的人也罢,总之,不是李嗣源的人。
特别是董璋,还与孔循是干兄弟。而孔循与安重诲的关系也很微妙,前期如胶似漆,后来因“李嗣源选儿媳”一事,孔循出卖安重诲,两人反目成仇。
这就是有些史书在谈及董璋与安重诲的关系时,会给出两种截然相反解释的原因。有的史料说安重诲猜忌董璋而予以打压,最终将其逼反;有的则说安重诲保护董璋,并想利用董璋来打压孟知祥。
书不尽细。本书给出看清事实本质的金钥匙:安重诲与孔循的关系。前期安重诲与孔循相好,所以想扶董灭孟,与孔循决裂后则是扫董灭孟。
安重诲力主削藩,布局两川,他究竟做了哪些布局,又会收获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