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真正的大战没有计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万花笑笑生字数:3290更新时间:24/08/17 17:41:25
    赵括玩味地看着韩王,手在摩挲着下巴。

    韩桓惠王的一生几乎是默默无闻,若不是干出替秦国修郑国渠的奇葩事,可能连立传的资格都没有。

    但在此之前,他刚一上任,就把上党拱手让给秦国,若不是冯亭和郡治百姓不愿归属秦国,可能就不会有长平之战了。

    说起来,眼前的韩王简直怂出了世人的认知,若不是亲眼所见,赵括都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怂。

    对付怂包,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他见了自己就吓得瑟瑟发抖,只有这样,他才会对你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就好比渑池的归属权,如果没有赵括,可能秦国会一直霸占着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源源不断地为大秦提供兵刃甲胄。

    但是今天赵括找他面谈的目的,正是要斩断他们的输送关系,让秦国彻底失去对韩王的绝对领导地位。

    不过在图穷匕见之前,赵括必须做到严格保密,不能让秦国发现一点风吹草动,而丢下函谷关,来渑池重兵把守。

    可以说,黄河南岸函谷关,与北岸渑池就是通往秦国的呼吸道和食管,缺一不可,又不能同时出手。

    韩王见赵括不说话,干咽了一口唾沫开口道:“太昌君的意思孤明白,待孤回到王都,便下令宜阳不得向秦国出售铁器与矿石,这样……”

    仿佛念经一般正说着,一看到赵括抬手,就连忙停下来望着赵括。

    “不,我正是要跟你说的是,不但要一切如常,还要对外扬言与我赵国决裂,韩侯当知我之意。”

    说完,赵括如狼的目光看着韩王,吓得他惊出一身冷汗,连连摆手道:“不不,太昌君就是借给孤一万个胆,也决不能做那背信弃义之事,孤……”

    赵括重重叹了口气。

    这家伙,真是软地没救了,根本就没听懂赵括话里的意思。

    赵括猛一拍桌子,沉声道:“我的话你敢不听?!”

    一声低喝吓韩王一个激灵,怔怔地望着赵括,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赵括一把拽住他的衣领将他拽过来,面对面地说道:“我现在告诉你,要你暂时与我赵国割袍断义,暂时,你懂吗?”

    直到这时候,韩王才恍然大悟。

    “哦,孤懂了,太昌君的意思是,故意做给秦国看的,对吗?”

    赵括这才松开他,坐回自己的位置拍了拍袖子上的灰尘道:“对,就是如此。”

    韩王终于放下心来,欣喜地点了点头:“如此,孤明白了,请太昌君放心!”

    赵括懒得搭理他。

    就这智商,能在青史留名,真是难为他了。

    韩王顿了一下,又忽然想起什么,问道:“不过,此次伐秦我已答应出兵,又该如何是好?”

    赵括没好气地骂道:“还不到誓师大会,你在洛阳说的那能算吗?”

    韩王一愣点头道:“那倒也是哈。”

    “再者,此事万不能被外人知道,就连公子韩非都不行!”

    “好,我知道了!”韩王郑重点头答应。

    可是在一刹那,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从眼底一闪而过,又碰巧被赵括清楚地看在眼里。

    顿时赵括眼神一凝,目视着韩王。

    他这抹狡黠绝不是赵括看错了,也绝不是因为准备骗过所有人来帮助赵括的,这一点,赵括十分肯定。

    迎来赵括审视的目光,韩王又开始变得局促不安起来。

    “太昌君,为,为何,这样看着寡人?若是不弃,孤愿与太昌君结龙阳之好……”

    赵括:?

    随即赵括一愣啐骂道:“呸,好你奶奶个腿!说,还有何事瞒我!”

    见状韩王一愣,心道,糟了,被识破了。

    于是心虚地连忙摆手:“没有没有,孤没有对太昌君隐瞒。”

    是没隐瞒,连自己有龙阳之好都说出来了,还有什么可隐瞒的。

    赵括不信,瞪了韩王一眼,起身朝那名闾姬大步走去。

    此时闾姬早已吓得说不出话,低呼一声,就被赵括拽下软塌,几个踉跄就被丢到了韩王的怀里。

    “不说是吧?”

    赵括从袖间重新抽出短剑,架在了闾姬的脖子上。

    抬眼看向韩王。

    “让她服侍你,若是不举,方可说明你没说谎。”

    “啊这……”

    韩王为难地看了看闾姬。

    赵括:“怎么?有难度?”

    韩王苦着脸道:“孤是受……”

    “受不受,试了才知道。”

    赵括随即对闾姬使了个眼色,闾姬战战兢兢地搂住了韩王的脖子。

    (此处VVVIP章节,请付费后观看……)

    赵括无奈地吐出一口气。

    “下去吧,没你的事了。”

    随即闾姬用我见犹怜的目光望向赵括。

    “君候,小女子无以为家,还请君候收留。”

    赵括眉头一皱,打量了一下她白里透红的娇躯,轻轻吐出几个字:“不走就死!”

    闻言闾姬连连求饶,在赵括吐出一个字后,便慌慌张张抱起纱衣消失在了雅间内。

    赵括回头看向韩王,叹气道:“好吧,我相信你有这个嗜好,但是我告诉你,我所指的不是这件事。”

    穿好衣服的韩王见实在瞒不过赵括,只好央求道:“但我若告诉太昌君,还请切莫生气。”

    “我生个锤子气,你说!”

    韩王嗫嚅着嘴唇道:“其实我是受了秦公的嘱托,才答应出兵的……”

    赵括目光变得阴冷:“呵呵,果然是嬴稷。”

    “你说过不生气的。”

    赵括一抬手,吓得韩王连忙喊道。

    闻言赵括撇撇嘴,原来只是伸手挠头。

    “身为一国之君,瞧你那点出息。”

    说着便开始在房中踱步。

    如果是秦国故意让自己组成联盟,那么整起事情赵括就必须重新审视。

    两军交锋,赵括从来不喜欢只往好的方面想。

    只虑胜不思败,早晚都会吃大亏。

    并且赵括想事情有个习惯,就是喜欢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那么,秦王嬴稷竟然怂恿韩国促成这次结盟,那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当然,无疑是为了赢得战争为最终目的。

    可是盟军形成以后,又当如何呢?

    随即赵括就想到,若是自己一定希望对方是一群乌合之众,这样打起仗来,遇到这样的敌人,一定可以提振士气。

    可是,韩国的五万精兵可并不是当初燕国的士兵啊。

    韩国的精锐部队,配备的是天下劲弩强弓,两军真若杀起来,赵括绝不会让他们冲锋在前。

    所以,这是嬴稷给自己下的一个圈套,真正需要策反的是魏国,甚至还有齐国。

    如此一想,赵括眼前豁然开朗。

    定然是魏国和齐国这两个国家最担心赵国一家独大,所以也是最容易策反成功的。

    至于楚国就不用想了,真上了战场,谁指挥谁还不一定呢。

    那群南蛮子们,叽里呱啦的说着听不懂的楚语,一旦战事不利,就会蜂拥着往后面跑,一旦见有利可图,又会折返回来冲在最前面。

    只要不是在本土作战,他们才是真正的乌合之众。

    倘若没有项羽这位盖世猛将用武力屈服他们,估计刘邦都不用大费周章地给他唱四面楚歌,只需要以绝对优势碾压他们,自然就会一哄而散。

    但是嬴稷又怎么会想到,赵括根本就没打算把这些国家的部队作为主力,他们做多也就是牵制的作用。

    声东击西,智取渑池?

    如果嬴稷这样想,就太小瞧赵括的智商了。

    饱读兵书又加上后世对历史的了解,赵括根本就没打算浪费赵国一兵一卒。

    在真正的作战实力面前,任何计谋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赵括很清楚,秦国的铁骑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可轻易打败。

    现在赵国还处于养精蓄锐的阶段,赵括也不想用未来的国运去换取一城之地的得失。

    面对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人的大战,真正拼的不是计谋,而是经济。

    经济一旦崩溃,无论多么强悍的部队,都将完全失去战力,变成一群乌合之众。

    所以,要想打败秦军,最实用的也莫过于经济。

    念及此,赵括轻笑出声。

    因为他已经成功将一把无比锋利的巨剑,悬在了秦国嬴稷的头上。

    他转过头看向韩王,笑道:“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将计就计,一切如旧便是。”

    嬴稷不是想杀吗?

    这次那就让他杀个痛快。

    韩王看着赵括,本以为说出这番话后,赵括一听会雷霆大怒,发誓要和秦国死战到底。

    可是没想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赵括反而变得如此淡定。

    战场大战究竟谁能成为最后赢家,韩王忽然觉得有些吃不准了。

    ……

    咸阳城,秦孝公从栎阳迁都至此,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十年。

    在这九十年间,咸阳城从最初的几片茅屋发展到了如今占地八千平方米,辐射周围上万平方米的超级都会,秦国国力随之达到了空前鼎盛。

    这要感谢秦孝公大力推行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战国霸主。

    正是在这个都城中,锻造业,农业,商业,畜牧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无数有识之士皆不远千里来到咸阳城,来为自己寻求一个发展的机会。

    吕不韦所在的区域,正是咸阳城商业最繁华的蓝池宫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