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忆兮尼国始盛日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义凯司令字数:2778更新时间:24/08/17 17:08:05
尼国二年六月末,元城。
我从佘向纯那里回来已经一周时间了,首盟、佘盟的定居工作已然步入正轨,临时的帐篷营地全部搭建完毕,新的城墙靠着充足的铜斧铜凿加持,正在快速竖起。食物充足无虞,全体部民干劲十足,城墙筑毕后,建房、生产、垦田等诸多事宜两个盟也都是“老手”,经验丰富,没有什么需要我继续操心的事情了。
海盟的海上运输线已经建立,每个月都能运来超过20船次的铜矿石,山中建立了完善的铜窑,以及配属的炭窑和专门制模具的陶窑,开始按照既定标准生产铜斧、铜凿和铜犁头,在优先将首、佘两盟的石头装备替换完毕后,海盟和元盟也都装备了大半,接下来,源源不断提供给严盟和其他盟的铜器也将陆续起运。为了铜器制造,我将首建和足足200名工匠留在了海盟。
海宁曾跟我提过的“岛上移民问题”早已作罢,现在,有了食物和陶器追求的岛民们“全民皆矿工”,在大岛上疯狂捡铜矿石,干劲儿冲天,一时竟有点人手不足。我们也竭力满足岛民需求,甚至令就近的古盟、林盟给海盟运过去一批物资用于交易。
至于海宁希望扩大海盟人数规模的愿望,我大手一挥——没问题,反正大小仙岛上也没有部落联盟,那就大仙岛一个部落、小仙岛一个部落,全都归属你海盟管辖了!这不比你往大陆上运人扩张得快多了?
当时海宁懵懵懂懂的表情我至今还记得,没办法,古代人“以海为墙”的观念太严重,让他立马接受自己的地盘是一小片陆地加上俩岛,的确有些强人所难。不过,随着铜工具乃至铜兵器开始发挥出威力,相信海宁能很快明白大小仙岛的铜矿对于整个大同盟的价值,以及他们海盟守着这个“金疙瘩”的发展优势,届时……没准他还要往岛上运人呢!
元盟的春播已经结束,巧手匠师佘大坚在发现石犁头和铜犁头的弊端后,立即赶工发明了一种新的犁头——铜石合金犁头!
好吧,这个词儿是我编的,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把铜犁头前面套一个石头套,既能耐磨,又能抗折,新的犁头一出,便迅速风靡整个元盟农田。而且,在耕作快要结束时,佘大坚他们终于发明出了能够使用牛、马牵引的犁,并用于最后几百亩地的翻耕,效率立即提高了至少十倍!虽然由于发明太晚,今年基本没用上,但相信下半年进一步扩大农田的时候,坚硬犁头、先进耕犁和畜力耕作三者结合,能够将元盟、严盟现有的上千亩农田再扩大20倍——如果还有那么多地的话。此外,其他各盟今年平整土地时,也可以用上这些“新鲜出炉”的技术,垦田难度比我们去年大大降低。
刚刚开渠放水后,饱饮一番的农作物在地里静静地生长,日头偏西,元城内开始飘起淡淡炊烟,部民们丰盛的晚餐时刻即将到来。大神山以南的大地上,在大同盟的控制区内,这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在各处上演——匠作区忙碌了一天的工人挥洒着汗水回到家,同扑上来的孩子们嬉戏玩耍;仓储区负责清点的会计人员晃晃晕眩的头,将满脑子的数字清空,一身轻松地闲庭信步在城内主干道上;城外的牧民驱赶着自家的羊群,向着刚刚搭建的、还泛着青绿劈砍痕迹的羊圈缓缓走去——今年这些棚子的搭建能大大减少阴雨和寒冷对牲畜的威胁,致病和致死率显著下降,牧业也将进一步扩大。
我站在城头看着这一幕幕,良久,古丽在一边轻轻碰我,忽闪着漂亮的大眼睛写道: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我点点头。
她写:那你已经做到了,不需要再这么忙了,别到处跑了,好不好?
我微微一笑,抚摸她柔顺的秀发,带着两世为人的沧桑,写道:还远远不够!
目前,随着首、佘两部开始在雁湖东西定居,整个大同盟的领土开始呈现“倒锥形”,由大神山一线从西往东寇、侯、秦、元、严、林、古、海八个盟作为长边,北部草原从西往东崔、卢、山、胡、阳五个盟作为中线,由首、佘两盟同一些零散小部族作为短边,再延伸到南方扈盟这个“锥子角”。土地面积和势力范围已经接近北方部族拥有的一半。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远远高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人口密度。元盟和严盟吸收了首、佘两盟留下的留守人员和战士家庭,迅速膨胀至约3000人,而首、佘两盟各2000人南下,沿途各自吸收了数百名新加入者,目前也有5000人左右的规模,整个核心四盟的人口便达到了11000多人!
此外,大神山沿线其余六盟,由于新城初建,一切步入正轨,开垦农田亟需大批人手,于是也吸纳了大量南边的小部落,纷纷超过1500人。前几天大舅哥古新来信,说他们古盟竟达到了近2000人,各种事务令其应接不暇。
古盟跟海盟情况差不多,由于南面也有一部分海,同南部零散部族的接触面积小,不利于吸纳新人口,我便将成部等大一些的投奔部落都并入了古盟,使其增长速度同其他几个盟持平。
而海宁的海盟东部、南部两面沿海,北部是大神山,西面是古盟,无法靠自身吸纳新人口,一直没超过千人。不过随着我把大小仙岛都“册封”给海宁,他下辖的人口也迅速膨胀了六七百人,直接跑步进入“千五时代”了。
南部草原五盟,哦,首、佘两盟南迁后改称了“中部草原五盟”,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吸纳新人便利,也于今年纷纷超过千人。加上南边新加入的扈盟近千人,整个大同盟,或称尼国,拥有部民(国民)超过30000人,占大神山以南全部人口约三分之一——土地面积也基本上是四分之一。
由于人口逐步往新建的各城附近集中,各盟之间空出了大量的空地,并被零散小部族纷纷占据,甚至有不少南面、西面迁过来的部落,未来,尝到甜头的他们也基本上都会加入大同盟,又能提供数以千计、乃至上万的人口。按照中国古代“五人为一户”的,整个尼国,已经开始步入“万户”时代。
除必要的耕作、放牧和生产外,每个盟均拥有100-200名战士,整个大同盟的“常备军”加起来超过1500人,多半部署在大神山一线防守,真到了危急时刻,还能够动员的“后备军”也超过2000人。其中,常备军武器充足,大都配备藤甲或皮甲,为对付北方智人,骑兵的编制占了三分之一,达数百人。真正做到了“带甲千人”、“精骑数百”!
虽然仍旧处于游猎时代,虽然铜器的使用仍未普及,但整个尼国,已然爆发出强大的、昂扬向上的发展势头,由一盘散沙的小部落联盟“拼盘”,迅速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势力。
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后世研究尼国历史的人们,在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时,都会把这一阶段作为尼国发迹和形成的时期。虽尚未完成官僚体制改革和治理体系构建,但此时的尼国已经表现出“国家”的形式。那个后来威震西方大陆的强大势力,那个将自身文明播撒全球的辉煌灿烂的文明,那个在全世界留下自己的足迹和印记的古老帝国,其强大繁盛的基因,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衍生,在简陋的木城墙后,在破旧的木屋子里,在人们手持的陶器、石器和早期铜器中,开始野蛮生长。
而它的首任国王元甲,也由于这个时期尼国的迅速成长,成为了后世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眼中蒙着神秘主义色彩的一个人。没有人知道他脑中在想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心中有什么秘密,只能看到在元甲在世之时,各种新的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版喷薄而出,各种优秀的制度设计甚至数千年后仍在使用,他留下的文字塑造了整个尼国民族的性格,他留下的著作直到数千年后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元甲的带领下,尼国初代国民以他们辛勤的汗水,不断将沧海化为桑田,将尼安德特族群由蒙昧彻底带入文明,将尼国兴建成为经济繁盛、军力强悍的应许之地——一个超越时代的超级势力。强大的力量和厚重的底蕴,在接下来应对南北两个方向的挑战时厚积薄发,将尼国历史带入一个新纪元——
一个兴旺、融合、富足的新纪元!
第六章《小邑犹藏万家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