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6【人心惶惶】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王梓钧字数:3216更新时间:24/08/17 14:05:52
    皇城,议政厅。

    翟汝文说道:“前朝宽待士人,致使官员贪赃者多,新朝确实应该施以峻法。但《大明律》过于严峻,且不讲情理。”

    “就拿徐敷言的三个儿子来讲,他们并未分家。长子和次子都是清官,督察院和刑部反复调查,也只查到他们收了些礼品。按照《大明律》,三子犯了大罪,以户籍册来连坐,这两个清廉的兄长也要流放。”

    “请问官家和太子,无端流放两位清廉官员,这是英明君王该做的事吗?”

    “如果一直这样施行法令,则大明官场风声鹤唳,就连清官都害怕被家人牵连。会不会起到反效果呢?反正自己政绩再好,反正自己为官清廉,也有可能被连坐杀头流放。那索性就尸位素餐,甚至赶紧贪污享受。”

    “好的法律,不该把好人也逼成坏人!”

    “好的法律也不该让守法者为难。”

    “好的法律,还要合情合理,才能易于执行。”

    “且拿前宋来说,为防止官员盘剥百姓,不准官员在城内外购买日用品。一个县令想要守法,就连买一只毛笔,都不能在县城里买,必须派仆人去小镇上买。这样的法律有谁遵从?敢问太子殿下,你在前朝做太守时,可遵从了这条法令?”

    朱铭没有立即回答,他也意识到《大明律》有问题。

    宋代的科举太过儿戏,又恩荫者众多,一族之中可能十多人做官,而大明开国又接纳了这些人。

    如果连坐家族,一旦出现大案,会搞得全国官场震荡。

    所以朱铭才修改《大明律》,按户口本进行连坐。

    否则的话,徐敷言和两个亲兄弟全是官,他们的儿子又有八個品官。一个不当官的儿子犯事,把八个品官都连坐进来,跟暴君有啥区别?天下士人不闹起来才怪!

    现在改为按户口本连坐,遇到大案还是有同样问题。

    徐敷言是开国功臣,两个儿子也是地方大员。父子三人都没贪,因为一个没做官混蛋,却全部牵连进去合理吗?

    即便追究责任,也是徐敷言本人担责,因为小儿子是打着父亲的旗号在捞钱。

    这跟徐敷言远离京城的长子、次子何干?

    朱铭扭头看向老爸。

    朱国祥说:“你自己决定。”

    朱铭思索良久,说道:

    “刑部尚书徐敷言罢免其所有官职,剥夺出身以来文字,收回开国时赏赐的屋宅和土地。”

    “徐敷言那混蛋小儿子,斩立决!”

    “按照审问出来的赃款数额,处以五倍之罚金,这笔钱由徐敷言来缴纳。”

    “徐敷言的长子与次子,勒令致仕归乡,他们的儿孙可以科举。但那小儿子的儿孙三代之内不得科举!”

    “谁还有异议?”

    众臣面面相觑,他们还是觉得处罚过重。

    这可是尚书级别的从龙功臣啊,勒令退休就可以了。居然罢免所有官职,剥夺出身文字,简直不留半点情面。

    但没有人再出言反对,因为太子已经做出让步。

    如果站在徐敷言长子和次子的角度,他们两个是真冤啊。勤勤恳恳为朝廷做事,也没贪什么银子,莫名其妙就丢官了。

    至于徐敷言本人,则是活该,谁让他教子不严?

    而且连刑部大印都看管不好!

    萧楚问道:“徐家这样判决,那其他犯官呢?”

    “皆照此处置,”朱铭强调道,“但凡是在同一户籍册的,有一人犯了重罪,余者全部罢官不用。就算已经分户,儿子犯了重罪,当爹的也要罢官!”

    众臣皆表情缓和了许多,不再那么忧心忡忡。

    这样修改《大明律》之后,今年的大案能少流放很多人。

    其实一样存在严重问题,比如大明到了衰退期,有一个叫王安石的官员着手改革。《大明律》就会成为守旧派的工具,他们千方百计诱导王安石的儿子犯重罪,然后依据法律把王安石给搞得罢官。

    把官场的腐败风气刹住以后,未来《大明律》还得改。

    除了谋反、谋逆等大罪,不能随便连坐。一人犯事一人当,该杀头杀头,该流放流放,胡乱牵连是要出问题的。

    “再说说李邦彦吧。”朱国祥道。

    朱铭说道:“他家还不一样。他在京的两个儿子,还有在外做官的几个儿子,全都被查出来为非作歹。那几个儿子,该杀头杀头,该流放流放,家属也一并连坐流放。”

    “至于李邦彦本人,罢免所有职务,收回所有赏赐,剥夺出身文字。抄家时给他留十万贯,让他夫妻俩回乡养老。”

    听到如此处罚,就连跟李邦彦有仇的,都觉得朱太子过于冷血。

    李邦彦好歹也算开国功臣,结果儿子全被杀头或流放。除了李邦彦夫妻俩,其余家人也要流放。

    他的官身也被剥夺了,什么荣誉都不剩。

    留十万贯养老有啥用?

    李邦彦在宋朝就贪了至少百万贯,现在被抄家抄得只剩十万贯,妥妥的赔本买卖啊!

    朱铭偏袒武将吗?

    被扔去镇远堡的孙立,同样被抄没家产了,只不过还能在蛮夷之地带兵而已。

    ……

    焦躁等待四个月的徐敷言,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处罚。

    听到“剥夺出身文字”六个字,徐敷言直接晕厥过去,这跟判他死刑没啥区别。

    他甚至都不敢自杀,因为心中还存有侥幸。

    或许再过几年,太子又恢复他的出身文字呢?

    数日之后,京郊刑场。

    徐敷言仿佛衰老了十多岁,他坐在马车里不出来,不忍看到小儿子被杀的惨状。

    一个仆人从刑场奔回:“相公,刽子手不敢收钱,说是保证给个痛快。”

    徐敷言愕然。

    这两个月,被砍头的太多,朝廷打击贪腐,竟把刽子手都吓到了。

    刑场另一边的李邦彦,不但没有送钱,还对刽子手大喊:“这两个不孝子,莫让他们死得太痛快。一刀别砍死了,多砍几刀留记性!”

    “李邦彦,老娘跟你拼了!”妻子悲愤交加,冲上来就扯李邦彦的胡子。

    李邦彦一把将妻子推开,愤怒哀嚎道:“俺的钱啊,俺的宅子,俺的良田,全都被这两个混蛋弄没了。留十万贯有什么?把房产店铺全算上,俺足足有两百万贯啊!没了,都没了,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呜呜呜呜……”

    在前朝贪了两百万贯?

    在刑场周围看热闹的百姓,都用愤怒的眼神看向李邦彦,这里头不知道有他们多少民脂民膏。

    “李家那两个鸟人,不要一刀砍死,多砍几刀!”

    “官家抄的好啊,这种贪官的家产就该全抄了,一文钱也不要给他们留!”

    “杀贪官,杀贪官!”

    “……”

    面对围观群众的呼喊,刽子手居然真就顺从民意,李邦彦的儿子全都砍了两刀才死。

    王重阳此时已入太学,包括他在内,所有太学生都来观看行刑。还有开封府的府学、县学,由老师带着学生来刑场,此刻一个个感觉脖子发凉。

    学生们都快麻木了,这已是几个月来的第七拨,也不知道皇帝和太子究竟要杀多少人。

    就在上个月,工部也出现窝案,是被地方官给供出来的。

    从正三品到无品官,六人死刑,十一人流放,还有不少蹲大牢的。

    上上个月是户部,九人死刑,十五人流放。

    上上上个月是吏部,四人死刑,十二人流放。

    以上这些,只是官员,吏员还未计算在内。

    各部都陷入短时间的瘫痪状态,火速提拔官吏补充进去,但无法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啊。

    陕西、山西、幽州前线的野战军,被调了两万余人回开封——杀的文武官员太多,朱铭害怕有人被逼急了谋反!

    前宋的皇室宗亲,清一色被软禁。

    包括已经做劝农官的赵桓,也被勒令不得乱走,防止有人借他的名义搞事情。

    即便朱铭同意修改《大明律》,许多被判连坐流放的,已经恢复了自由身,但涉案之人还是太多。

    而且,越查越多!

    大量府县衙门直接停摆,缺官少吏根本无法办公。

    刨开修改《大明律》之后,被免于连坐的那些家属。再刨开因为牢房关满,缴罚金免于坐牢的轻罪者。目前已有1274人死刑、9615人流放、4428人坐牢(也不全是官吏,还有被供出来的许多商贾士绅。)

    这些只是已经判决的,还有大量案件正在审理当中。

    全国各省府州县,官吏们人心惶惶,政务根本没法正常处理。

    大家每天到衙门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邸报。从报纸上慢慢找看哪个官员又完蛋了,主要是看有没有自己的亲属。

    如果没跟金国议和休战,朱铭绝不敢这样搞。

    为了让官员们安心,朱铭宣布修改《大明律》,并通过公文和邸报通知地方。

    这些当官的哪个不聪明?

    很多人都猜到太子的用意,无非开国狠狠杀一批,整肃全国吏治,纠正腐败风气。

    今年修改《大明律》,按户口本连坐流放或罢官。

    等吏治好转之后,估计还要再次修改,到时候就是一人犯事一人当,顶多连坐父母和妻儿,兄弟应该没啥问题。

    惶恐不安的官员们,终于稍微安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