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高太尉回京】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王梓钧字数:3101更新时间:24/08/17 14:05:52
隆冬大雪,高俅带着两千禁军回开封。
这两千禁军士卒,已经被张镗卸了兵甲,再扔给他们每人一套纸衣御寒。
每经过一个县城,可以去领少量粮食。如果中途有劫掠行为被发现,那高俅就直接原地做土匪算了,回到开封肯定没好果子吃。
高俅手下的禁军亲兵,有一个算一个,皆为东京良家子,父母妻儿全在开封城内。他们急着回去跟家人团聚,只要不是饿疯了,高俅还是很好约束的,一路踏雪而走也没咋骚扰百姓。
从徐州到开封,运河沿线已恢复秩序,各种商业物资朝开封运去。
州县官员组织流民疏浚河道,勒令富户拿出粮食来以工代赈。
没有什么债券那玩意儿目前只在川峡发行。其余地方很难有效管控,富户信不过官府,朱氏父子也信不过官吏,只能采用以前的摊派法子渡过危机。
行至东明县境内,运河彻底封冻,今年的内河贸易暂时停止。
高俅和士卒们依旧在赶路,深一脚浅一脚,踩着积雪抵近东京。
广济河沿岸有大量仓库,仓里的粮食、布匹等物,大部分被赵桓调去守城,没来得及搬走的都被金兵抢了。特别是私仓,一些商贾当时侥幸观望,被完颜宗望抢得干干净净。
如今恢复秩序,私仓开始重新堆货,官仓依旧空空如也。
河边的街道房屋,皆显得破败不堪,沿河居民可以说十存二三。因为金兵在附近扎营过一个月,为了遮蔽战场,故意制造出无人带,许多民房整条街的付之一炬,无数百姓在逃亡途中饿死病死,还有些工匠和女子被金人抓走。
“就快天黑了,东京应该有宵禁,今晚便在这里住下吧。”高俅叹息道。
大量破败的民房空着,根本无人认领,高俅带着两千禁军找屋子住。
禁军士卒感受到这种战后惨状,更加担忧自己的家人,恨不得连夜回到城里询问情况。
长子高尧康担忧道:“此次回京,咱父子真不会被处置吧?”
“兄长放心,朱元帅仁义得很,上次俺被俘虏就没受罪。”次子高尧辅颇有经验,他在凤翔府被义军抓过,和谈之后便予以释放了。
高俅从破屋缝隙中,望着外面的风雪,紧了紧衣襟说:“杀头不至于,俺又不是六贼。便是侵占土地,也只侵占禁军的军营和校场,从来不霸占百姓的屋宅,也更不去城外霸占那些农地。此次又有献出徐州的大功,哪会有功不赏反而严惩的?可咱家的富贵,不晓得还能不能保住。”
“能活命便好,”高尧康指着外面说,“这广济河边的京郊百姓,至少死了上万人,到处都是空房子没人住。”
死了多少不知道,失踪的肯定不止一万。
根据最近的官府统计数据,城外广济河两岸十里的居民区,相较战前起码减少了两万以上。能回来的都回来了,回不来的多半已病饿而死,或者是被金兵掳走带去北方。
内城、外城和四郊,都编有厢坊统一管理,半年的战争就导致人口锐减近十万。
特别是城内,许多百姓并非直接饿死,而是死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并发症。
在破屋里挨冻一宿,高俅带兵来到城外,这里稍微繁华些,但依旧显得比较萧条,主要是商业和娱乐活动的缺失。
连卖小吃的摊贩,都实在找不出几个,因为官府严格管控粮食。
“玉米花咯,卖玉米花了……”
卖爆米花的倒是多,今年冬天的开封,也就玉米管制稍微要松些。
可惜这种爆米花,既没加糖,也没加盐只能吃原味。
两淮盐区正在打仗,方孟卿被任命为淮南总管,跟接受宋徽宗招安的盐枭与叛军打得有来有回。这导致食盐供应也不足,还得调运川盐进京填补缺口。
“止步,你们是什么人?”守城士卒将高俅拦下。
高俅拿出张镗签发的公文:“咱们以前是旧宋禁军,打下徐州之后,举州投靠朱元帅。如今卸甲为民,回来与家人团聚,还请诸位放行进城。”
守城门卒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不久便有军官和文吏先后赶来。
高俅这些人,要先去五城兵马司报备,接着再去开封府登记,确认身份之后再打散了回家。
高俅有好几处宅子,一处在内城墙以南,那是宋徽宗赐予的。剩下几处,皆在外城墙以北,那是他自己开发的房地产。
父子三人先去城南查看,发现自家宅邸被查封了。
仔细询问附近街坊,才知宋徽宗御赐的宅邸,有一处算一处全部没收充公,只允许原主人带走少量的浮财。
至于高家,没有人被抓,悉数搬去了北城外。
于是,父子三人又出城去北边,庶出子高柄见到他们就哭:“父亲,兄长,咱高家的财货都被抄了,父亲珍藏的文玩古董也全没了。”
“还剩多少浮财?”高俅问道。
高柄回答:“朝廷说父亲献徐州有功允许带走二十万贯,城北宅邸可保留一处。”
“还好,还好。”高俅喃喃自语。
二十万贯浮财,外加一处城外豪宅,不说继续享受富贵,至少两三代人能活得不错。
高柄又说:“父亲以前建的那些房子,不论有没有卖出,全被朝廷给充公。一些拆了重做校场,一些留给士卒住进去。俺住在这里,整日提心吊胆,隔壁住的那些全是四川兵。”
东京城北,有一大片军营和校场区域,被高俅侵占大半搞房地产开发,还开了十多家各种各样的公司。
如今就算是已经售出的房产,都得老老实实挪窝,豪宅变成士兵混居的大杂院。
至于被迫搬出去的富户,爱住哪儿住哪儿。
实在没地方住,广济河、汴河两岸还有大量空房子。只需是官府确认的无主之屋,任何人都可申请居住,只需缴纳一笔低价认购金即可——每户只许认购一处,还要把户口迁过去,防止有钱人趁机圈占房产。
这些天,有的富户疯狂分家,让儿孙去城外认购无主房屋。
赵鼎那边很快做出反应,规定在这种特殊时期,每户最多一分为三,多分出的户口宣告无效。
富户们也有对策,发动亲戚朋友,甚至是发动仆人,让这些人去低价认购房产,专挑城外那些黄金地段买房。
官府对此懒得再管,财帛动人心,估计以后有的是官司打。富户的亲朋好友、奴仆伙计,会甘心只占有一个房主之名吗?他们肯定有人选择报官,试图拿到属于“自己”的房产。
高俅询问了一番家中情况,接着又问朝廷动向。
高柄说道:“俺听说朱经略要称帝了,不止是当官的,就连士子都在商讨国号。新朝既不是汉,也不是齐,而是那什么明,好多人都不赞成,还有人说这国号跟摩尼教有关。”
“摩尼教?”高俅没听明白。
高柄解释道:“有籍贯南方的官员,说摩尼教在一些地方叫明教,信奉的是大明尊和明王。所以就有人猜测,朱相公可能是摩尼教徒。”
“谁在负责筹备登极大典?”高俅又问。
高柄说道:“南边来的大儒胡安国。”
高俅就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对胡安国没有丝毫印象。
这是因为,胡安国先死亲妈,接着又死亲爹,在家丁忧足足六年。正逢宋徽宗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胡安国丁忧期满不愿再做官,在江浙一直隐居到年初,才被朝廷多番征召入京做官。
继续打听情况,高俅想找个熟人带路。
却发现自己以前的熟人,大部分都没捞到高位,甚至有些被抄家流放,反倒有几个政敌获得重用。
翌日,高俅带着两个儿子,前往吏部那边去报备。
他这种情况,吏部根本无法处理,须得请示朝廷的意思,最终还得朱氏父子拍板。
新帝登基肯定会封官赏爵,高俅更加坐不住了,他不能在家傻等着,须得尽早托关系,好歹赶上封赏的尾巴。
把家中浮财里的金银,全部用车装好,价值接近一万贯,直接拖去李邦彦的宅子。
递名刺的时候更是谦卑,只在李家的偏门递送,落款自称“后进末学”,将李邦彦呼为“公相老爷”。
即便如此,还得排队!
李邦彦宅邸的两处偏门,站满了送礼之人,有的从早晨等到正午都没获准入内。
“父亲,”高尧辅低声说道,“这李邦彦炙手可热啊,咱们的礼金还不到一万贯,恐怕他帮忙的时候不会尽心。”
“只能等着了,”高俅自我安慰,“咱有献徐州的大功李邦彦不用太卖力,收了钱帮忙提一嘴就行。这钱赚得容易,还能卖个面子,他是不会拒绝的。”
二人没啥交情,但也没什么过节。
高俅也根本不会踢球,他只会诗词书法和经商置产。
真正球技精湛的是李邦彦,各种娱乐项目样样精通,整日陪宋徽宗耍得不亦乐乎,高俅算是给李邦彦背了千载黑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