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隐忧与道名
类别:
武侠仙侠
作者:
南国月三更字数:4333更新时间:24/08/17 13:25:39
二月二,龙抬头。
寒山上下了一场春雨,料料峭峭,淅淅沥沥的,让整个寒山书院都笼罩在一股湿冷之中。
听溪园里,李往矣站在书房窗前,看着院子里几株淋雨绽放的腊梅。
师娘跟着先生飞升后,听溪园里的花丛和菜地,便归小芊君管。
好在之前小芊君就经常跟着师娘打理花草树木,不用担心师娘将来从天外归来后,会交出一个潦草荒芜的园子。
不过此时,园子的新主人小芊君,却待在书房里,熟练地为大师兄研墨。
今天是新一年开山纳新的日子,既然答应了二师弟、钟老夫子他们,要给新生员们开一堂课,作为代山长,李往矣自然不好食言,要做一些准备,写一些东西。
正好也能躲开迎新接旧等各种庶务。
作为北洲四大儒家书院中,第一个招纳新生的书院,有很多新生、家长慕名而来,不少都出自北止戈洲各大王朝或者修行世家。
其中一些陪同而来的长辈,与上代山长老陆头、他家先生,或者董、柳二夫子有交情,需要他这位新山长出面接待。
李往矣向来最厌烦这种事情了,以前当弟子的时候,就经常找借口开溜,现在当了山长,当然也不愿管。
他一说要静下心来写东西,不管是为了给新生员讲学备稿,还是参研新道,钟老磬、韩励两位副山长便都不来打扰他了,所有事项都由他们负责。
不过他这也并不完全是多清闲的借口,他的确准备趁着大动乱未至,抓紧时间系统地归纳、整理一下【变之大道】。
变之一义,博大精深,他只开了一扇门,领悟了些许真义,便让他这位闻道十境,可与十二境大圣人争锋。
若是能够将其完善,成为世间一新学,只怕十三境都拦不住,就算无法与三教祖师比肩,也足以与百家诸子,站在同一境界上。
当然一个新事物,一门新学问,【变之大道】的出现,肯定不会被所有人欢迎,有很大可能会引来不小的风波。
不过李往矣对自己,对这门新道有信心。
从北境归来后的这段时间,他已经与书院里的几位老夫子,还有韩励、二师弟余渡白等好友,交流过【变之大道】了。
大部分夫子,对于这门新道,还是持肯定态度。
少部分比较保守的夫子,虽然不怎么赞同,但是看在同为寒山一脉的份上,也没有怎么反对。
而韩励、二师弟余渡白,包括下院的一些年轻夫子,则对【变】之新道,极为拥护。
每到晚上,吃过晚饭,处理完各自手头事务后,年轻的夫子们都会聚在李往矣的院子里,共同探讨新道。
宁小枝、小芊君二小,也会跟着,一個负责煮茶,一个负责准备点心。
余喜书也会在,不过她更多的时候,是在看自己的书,偶尔听大师伯、先生、夫子们讨论几句,然后便开始发呆。
也不知道是听进去了在思考,还是单纯地神游天外。
大家都已经习惯她动不动就发呆的样子了,连小芊君、宁小枝二小,也不会叫她干活打扰她。
“大师兄,墨已经研好了,可以下笔了!”小芊君突然脆声道。
李往矣收回游离的神思,回到书桌,提笔开始书写起来。
小芊君没有离去,跟以前一样,化作一株翠绿剑草,飘到笔筒里,安静地陪着大师兄。
到下午的时候,春雨已经停了。
李往矣也放下了笔,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长衫身影,踩着湿漉的青石板路,走进了李往矣居住的小院子里。
小芊君听到动静,立即化作一道翠影,从笔筒飞出,落地的时候变作一个漂亮小姑娘,迎了上去。
“郭师兄,你来找大师兄?”
来人是郭暗,已是不让七境的他,除了是下院讲席外,还是《天下逸闻》的第一主笔,最近经常因为邸报的事,来听溪园。
看到精致漂亮,充满灵气的小芊君,郭暗露出了一个和蔼的笑容,问道:“小芊君,你大师兄忙完了吗?”
小芊君甜甜地回道:“嗯嗯,已经写完了一篇,正在休息。”
就在这个时候,李往矣从窗户里探出身子来,说道:“子明兄,我已经忙完了,请进!”
郭暗立即走进了书房,他的手臂夹着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是一卷邸报新稿。
不过进来后,他却先看了一眼书桌上,笔迹尚未干的手稿。
“你真是在梳理【变之新道】?”郭子明有些意外地说道。
“当然,难道你以为我是在找借口偷懒?”
“是的,而且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认为。”
李往矣翻了个白眼。
不过也没法说什么,毕竟他闲散惫懒的性子,整个寒山上院的老人们都知道,风评已然是这样,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改过来的。
他赶紧转移话题道:“今天来书院的各方耆老多么?”
郭暗点头:“多,他们大部分都是冲着你来的,想要见一见你这位新山长,好联络一下感情。”
“如今人间动乱将至,又有黑天圣殿这样的邪恶组织,在暗地里兴风作浪,很多王朝、世家、宗门,都有些焦躁不安。”
“而山长你联络风雪崖叶归人、兵势峰赵白马、天禅寺三悟、琅琊学宫王守拙、邀月宫柳飞星,一举铲出黑天圣殿北洲分殿,大出风头,所以大家都想与书院结一份香火情。”
“这是钟夫子知我有事来找你,托我带过来的一份名单,您看看有没有哪一位,有兴趣见一下。”
郭暗递过去一张纸条。
李往矣接过来扫了一眼,这开山纳新第一日,赶到的各大王朝、修行世家、一流大宗的代表,竟然有上百名,还真是热闹。
还好他提前找借口,躲在了这听溪园里,要是露面的话,光是一个个跟他们打招呼,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口水。
倏地,他眉头微挑,道:“这上面怎么没有南楚皇朝的人?”
南楚皇朝位于南境,乃是北止戈洲最强盛的大国之一,该国出了一位堪称传奇的女太子风舞雩,与谢家子情缘颇深,乃是寒山上下认定的未来谢家夫人。
按说寒山书院在北洲各大圣地中,第一个开山纳新,风舞雩当派使团前来,顺便送几个皇室弟子入书院才对。
郭暗回道:“南楚皇朝确实未有使团抵达,据书院派往南境的几位风闻使者传回的密信看,南楚皇朝局势诡谲叵测,迄今还没有定下新皇来。”
李往矣更加意外:“南楚新皇还没有出来?风舞雩不是当仁不让的太子么,这是上代楚皇几年前就立下的,怎么生出波折来?”
上代楚皇,也就是风舞雩的父亲,也飞升上天了,如寒山书院一般,需要另立新主。
风舞雩不仅深受上代楚皇的宠爱,而且在十八岁那年击败了一众皇叔与皇兄、皇帝,赢得了南楚太庙的认可。
此外,她还是北洲神主云暮色的记名弟子。
有南楚太庙和北洲神主加持,谁能挑战她的地位,竞争这南楚新皇?
郭暗闻言摇头道:“本来南楚朝廷上下,也拥戴了舞雩太子为新皇的,但是不知道为何南楚太庙,却迟迟没有送出登基诏书,所以此事也就一直耽搁着。”
李往矣不解:“国不可一日无君,此等国之大事岂能耽搁?再说了,南楚太庙里供奉的历代帝皇,不是早就认可了风舞雩的储君之位吗?在九洲动荡的今日,怎么会出现这种延宕之事?”
郭暗回道:“此事的确蹊跷,而且就在昨夜,南楚京城突然闭城了,护国大阵落下,谁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书院待在附近大城的风闻使者第一时间赶过去,被挡在了外面,用尽各种秘术也进不去,只能通过天机罗盘,观察到城中可能出现了圣境大战。”
“这个消息,是刚刚传回来的。”
郭暗又从牛皮袋里,拿出了一封密信,递了过来。
李往矣打开之后,发现南楚皇朝的情况,果然如郭暗所说,事发突然,局势叵测,外人谁也不知道城中发生了什么。
“看来南楚京城是真的出现了变故,南楚皇朝关系着整个南境的稳定,舞雩太子又是谢山长的心上人,未来的山长夫人,咱们不能坐视不管,说不得我得再走一趟南境。”李往矣思忖着说道,很是担心南楚皇朝的局势。
郭暗道:“刚刚收到密信的时候,钟夫子和韩副山长讨论过了,他们觉得舞雩太子应该能平定这次风波。”
“毕竟不管从哪里看,南楚的天命,都在舞雩太子身上。”
“就算南楚太庙因某些原因,重做了选择,有东华山当靠山,舞雩太子应该也不会输。”
神主娘娘虽然去往了天外,可东华山还在,东华山神殿还在,仍是北止戈洲最不可小觑的无上势力之一。
钟老磬、韩励等人,不相信风舞雩的潜在对手,真能赢得了她。
李往矣颔首道:“话是这么说,不过此间之事还是不可大意,让官老夫子多派几位风闻使者到南楚国去,务必要随时掌握南楚朝廷的动向。”
“如果舞雩太子有向书院求援的意向,必须第一时间回禀书院,不可延误!”
郭暗点头:“我会告知官老夫子的。”
书院散在北洲的风闻使者,归《北洲百家纪事》管,《北洲》主笔官树春老夫子,是第一经手人。
郭暗与余渡白负责的《天下逸闻》,负责其他八大洲的情报、消息。
此事议罢,李往矣换了个话题:“子明兄,伱还有其他事么?”
郭暗马上将腋下的牛皮纸袋整个递过去,道:“这是最新一期《天下逸闻》的稿子,按照规定请您过目一下。”
李往矣接过牛皮纸袋,将里面的稿子都拿出来扫了一遍。
这期邸报,除了继续发布黑天圣殿的罪证,号召各大圣地、仙宗、王朝共讨之外,还有两则重要内容。
一是向全天下通告寒山书院正式开山纳新之事,离的远的生员,包括其他大洲的有意入寒山书院的优秀学子,不用担心已经错过时日,只要在端午节之前赶到,都可以通过补录,进入书院。
二是邀请各大洲饱学之士,共赴寒山,一起研究大魏京师地宫下,超级裹尸布铭刻的那段岁月中,那位十三境大修士,留下的那一行血书。
此外还有三十六座镇天碑,留下那些碧落天文字。
李往矣觉得,它们或许都与未来的灭世浩劫有关,需要集天下百家博学宗师之力,共同将其释读出来。
“稿子都没问题,拿去付梓刊发吧。”
“如此,那我便没事了。”
郭暗收起稿纸,准备离去,忽然他又停下,看向书桌上的那些书稿。
“山长,你要在《寒山论道》上,刊登这【变之新道】吗?”
虽然以前有过不愉快,郭暗与李往矣之间,却算得上是君子之交,对事不对人,自从知道李往矣悟出新道,邀请书院众夫子、讲席、优秀生员共同探讨后,郭暗也加入了进来,参加过几次深夜论道会。
李往矣点点头:“不错,不仅仅是《寒山论道》,我准备在《北洲百家纪事》和《天下逸闻》,也都开一个小版块,一起宣扬。”
“这事我准备在下次夫子议事会上提交讨论,你是什么意见?”
郭暗道:“我支持,毕竟这个【变之新道】,乃是一推陈出新之大道学问,不能局限为寒山一家之学说,应该推向整个北洲,然后是整个天下。”
“若是发展下去,或许能让整个人间天地为之一新。”
“不过,我有个建议。”
李往矣扬手:“子明请说。”
郭暗道:“山长这【变之新道】,与山长所治之《易经》关系紧密,甚至可以直接说是脱胎于易学,为了更好地宣扬,让其他人更好地接纳,不如更名为【变易之道】。”
“易者,亦有变之义也。”
“而《易经》为天下万经之首,有它为新道托举,能减少许多非议,尤其是对于我儒门内部的一些老夫子来说,一门横空出世的新道,与一门出自《易经》,来自儒门自家的新学,态度显然会有所不同。”
所有参加过【变之大道】探讨会的人,都知道这门新道放大来看,其实与儒家宗旨相悖。
而当今人间九洲,最强大的力量便是儒门。
如何处理与儒门的关系,或者说如何让尚且幼小,需待成长的新道,尽量避免过早与儒门冲突,是一件值得思考的大事。
郭暗这个提议,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不过李往矣并没有马上应允,而是道:“且让我再斟酌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