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出使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汤加盐大伯伯字数:4135更新时间:24/08/17 12:14:54
在彻底清除了嫪毐、吕不韦势力之后,李斯成为秦国政治舞台上的一颗新星,在他的建议下,秦王又废除了逐客令,升他为廷尉,掌管天下法令,他此刻踌躇满志,一心辅佐秦王统一天下,创建不世之功!
于是李斯拜见秦王,道:“大王是否还记得,臣曾经说过得时无怠!一个人一生中机遇是非常少的,机遇来临的时候,千万不要放过。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国君都是能够抓住时机的人!如今机会就摆在眼前!”
秦王自亲政开始就在思考如何统一天下,他也急切希望创建不世之功的!李斯此刻的问题也激发了他的雄心,便欲探寻他的想法,道:“卿有何高见?”
李斯道:“我大秦自秦襄公立国五百余年,经历三十多代君主的治理,而今已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反观东方六国均已疲惫不堪,这是我们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可谓是万世之一时啊!如果不抓住上天赐予的这个机会,等到六国再缓过气来合纵抗秦,那即使黄帝再世也无能为力了!”
李斯这番话句句说到了秦王心坎里,秦王继续问道:“如果要灭亡六国,一统天下,该从哪里开始着手呢?”
“秦昭王时期就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如今应该继续施行!邻国之中又以韩国最弱,应该首先攻灭韩国,恐吓其他国家。其次赵魏,其次燕楚,最后灭齐!而今郑国渠已完成,粮草充足,必可一鼓作气,一统天下!”
“卿之所见果然不凡!”
李斯见秦王双目圆睁,兴致盎然,便趁机道:“臣所讲的都是大梁人尉缭教我的,他的见识远超出我的十倍,我愿为大王引荐此人,以助大王成就霸业!”
秦王甚是高兴,道:“有如见识渊博的人寡人如何能错过,快为我引荐!”
于是李斯引尉缭到王宫,拜见秦王。
秦王见到尉缭,甚是高兴,亲自到殿外迎接。秦王问道:“寡人现在想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先生可有何高见?”
尉缭端详秦王良久,道:“现在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就如同郡县之君,消灭任何一国都非常简单,我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一旦联合起来出其不意,力量就非常强大了,这就是智伯、夫差、闵王灭亡的原因。”
秦王见尉缭一下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非常敬佩,更加虚心的请教道:“那我大秦如何才能消灭六国,又避免合纵的形成呢?”
“大王可派遣可靠之人出使六国,用财物贿赂六国权臣,他们接受了秦国的财物必然会为秦国说话,这样六国之间的矛盾本来就很深重,这样就可以更加扰乱他们的谋略,阻止他们形成联盟了!秦国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了。”
听到尉缭的一番计策,秦王大喜,心道这不正是自己千方百计寻求的人吗?于是对他大加赞赏。不仅如此,为了显示恩宠,秦王还让尉缭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很谦卑。
尉缭懂得相面,第一眼看到秦王,他就觉得面向凶恶,因此秦王越是谦卑的对待自己,尉缭越是害怕以后会被秦王诛杀,因此他给李斯留下一封书信,暗中逃出了王宫。
信中写道:“我从面相来看秦王,他长着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发出豺狼一样的声音,其为人必然刻薄寡恩,心如虎狼;穷困的时候容易谦卑下人,得志时也容易吞噬人。
我是一个平民百姓,然而他接见我的时候,竟然常常甘心居于我之下。如果秦王得志,统一天下,那天下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我不能,也不敢和他长期相处。”
李斯读完书信大吃一惊,连忙进入王宫拜见秦王。
此时秦王也发觉尉缭逃跑了,非常生气,道:“寡人这样对待他,他竟然背叛我,弃我而去,难道是瞧不上寡人吗?”
廷尉李斯请求道:“大王请息怒!尉缭一介布衣,不懂的宫廷礼仪,行事乖张,以后肯定可以改正的,大凡有点本事的人都会有些性情古怪的。”
秦王仍然难以消气,道:“如此不懂规矩,该杀!”
李斯见秦王动了杀机,赶紧劝道:“大王如今要完成大业,正是用人之际,而尉缭又有辅佐之才,请大王任用!”李斯见秦王动摇,想了一下又道:“如果大王这种人都可以任用,天下必然会传扬大王爱才的美德,有才能的人必会倾相归附!”
秦王觉得李斯言之有理,便同意让李斯将尉缭追回。
于是李斯派出所有的门客府兵寻找尉缭。几天之后,李斯门客在咸阳一家饭馆之内找到了喝的酩酊大醉的尉缭,由于醉的太过厉害,门客呼唤不醒,只得将其抬回廷尉府。
李斯听说找到了尉缭,非常高兴,然而见到尉缭时,他却仍然大睡不醒。
李斯长叹一口气,命人取来一桶凉水,全部淋到尉缭身上,尉缭从头到尾全部湿透,忽然浑身打了一个激灵,大嚷道:“啊……下雨了!”
李斯及府衙都大笑起来,尉缭看清面前站的人后,才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对李斯嚷道:“我不是在酒馆吗?怎么跑到廷尉家中了?”
李斯笑道:“看来你的确需要清醒清醒了!你在酒馆喝的酩酊大醉,我只得命人把你抬了回来!”
尉缭大惊,道:“廷尉莫要害我啊!赶紧放我走!当初我只答应你觐见秦王,可没有答应卖身给你啊!”边说边欲逃跑。
李斯连忙拦住他,道:“你既然已经见了秦王还能走的了吗?秦王如此看重你的才华,日后必然会重用你的!为何还要混迹于酒肆之中?”
“廷尉有所不知,我观秦王面相,甚是凶恶,长久的留在他身边肯定会不得善终的,我劝廷尉也赶紧离开吧!”
“少拿面相这一套来糊弄我,我在秦王身边已经十年了,如今却活的好好的;再说,秦王真的一统天下,你还有地方可以躲吗?不如与我一起辅佐大王共谋大业!”
尉缭一惊,思索良久,道:“廷尉所说也不无道理!”
“你明白就好,明日随我再去拜见大王!大王胸怀宽广,一定会原谅你的!”
第二日,尉缭换好衣服随李斯前去拜见秦王,尉缭道:“臣一介布衣,不知王宫中的规矩,触怒了大王,还请恕罪!”
秦王见尉缭前来认错,大喜!仍旧以宾客之礼对待。
不久之后尉缭被册封为国尉。
在李斯和尉缭的建议下,秦王决定出兵灭韩。
秦国要攻打韩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韩国,韩王安十分担心,急忙找来公子韩非商量对策。此时他们心中都清楚,韩国以一隅之地对抗强秦毫无胜算,所以无论如何要说服秦王取消伐韩的计划。
韩非此时名气已经非常大,韩王听说秦王经常拜读韩非的文章,因此希望能凭借韩非的名气说服秦王,韩非当下就答应了韩王,出使秦国,说服秦王罢兵。
韩非回到府中,正准备行装,门客堂溪公求见,道:“公子此去虎狼之国,可知道活着回来的几率仅有万分之一?”
“知道!”
“公子可还记得当初你提出改革计划时,韩王全盘否定,并没有人支持过你?”
“记得!”
“公子可明白,即使你舍弃生命,可能也无法扭转当前的局势?”
“明白!”
“那你为何还要抛弃身家性命,去为一个行将就木的诸侯说情?”
“因为我是韩人!”
听到韩非回答的如此决绝,溪堂公心生悲悯,还想劝说他:“我听说能够保全身家性命的人都是善于拒绝的,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可以不答应,如今公子这样做又会有什么益处呢?”
“先生错了,该来的福分总会到来,该来的灾祸也是无法躲避的!君子不能因为怕死就不去做该做的事情!”韩非其实心中明白,要说服秦王罢兵难上加难,而自己此去也极有可能有去无回。因此他临行前把家中所有的事都安排妥当了,他就这样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故国!
溪堂公为他送行,路上一句话都没说,因为该说的都已说尽,现在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策略、能力所能决定的,这只是韩非的一种选择!
看着韩非远去的背影,溪堂公流下了两行热泪!
来到秦国,韩非先去拜见了韩启。此时的韩启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气,自从郑国事件之后,便失去了秦王的信任,虽然暂时没被罢免丞相的官职,但已无法参与重大事件的讨论制定。
韩启道:“如今年轻的秦王刚毅果断,又有李斯、尉缭等人辅佐,他们都是主张要灭六国的,恐怕韩国难逃此劫了!”
韩非道:“难道昌文君忘记自己是韩国人了吗?”
韩启眼见一亮,瞬间又暗淡了,道:“韩国早已是积重难返,王弟又何必螳臂当车!”
韩非见韩启已经沦落至此,非常失望,便告别韩启,只身去见秦王。
韩启叫住韩非,道:“秦王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如果你的意见得不到采纳,就赶紧逃亡吧,在咸阳若不能为秦王所用,必然性命难保!”
韩非回头深深的望了一眼韩启,道:“王兄保重!”
韩非离开后,韩启呆呆的站在原地,默然良久。他可怜韩国积弱难反,又愤恨自己无力为故国做一点事情!他觉得韩非是幸福的,至少韩非还可以为韩国奔走呼号……
秦王嬴政早就听说过韩非的大名,还看过他写的《孤愤》、《五蠹》,读后非常佩服,道:“哎呀!寡人要是能见到此人,并与他讨论天下大势,真是死而无憾了!”
此次得知韩非来秦,秦王非常高兴,急切的盼望与他相见。只是他心中也清楚韩非此番来秦,只是为韩国说情的,事关韩国存亡,不同于一般的游说,心中不免多了一份戒备。
韩非见到秦王,由于口吃,说话不便,便给秦王上了一个奏疏,主张灭赵存韩。
“灭赵存韩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韩国多年以前就已经向秦国臣服,韩国就如同秦国房间座椅上的坐垫,韩国的存在对秦国有很大的好处,秦国要去打哪个国家,韩国都出兵跟随,而最后得到的利益归于秦国,怨恨归于韩国;
第二,赵国是一直武力对抗秦国的,而且赵国军事实力远强过韩魏,多年来赵国一直是合纵政策的支持者,号召诸侯一起联手对抗秦国,向天下宣扬如果秦国不被削弱,天下诸侯没有一国能活下来,赵国实在是秦国的一个强敌。如今如果把韩国灭了,而放纵赵国,那会让天下人看到秦国灭了自己的内臣,而放过自己的外贼,侍奉秦国最后的结果,是被秦国灭掉,那么天下诸侯谁会来和秦国友好呢?天下的人便都会和赵国结盟。
第三,韩国虽小,却不容易灭亡。韩国自立国以来就是四战之地,从未停止过战争。如果秦国要攻打韩国,韩国就会和魏赵结盟,并不容易被攻占。”
赢政看了韩非的上书以后,认为说的也有道理,便发给朝臣商议。
李斯读罢,立刻起身表示反对:“公子此言差矣,韩国不易被攻灭,难道赵国就容易被攻灭吗?此其一也;韩国对于秦国,就如同心病,作为一个诸侯,必然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如何能保证韩国永远站在秦国这边?此其二也;当秦国全力攻打其他国家时,韩国必然反叛,心病一旦发作,穆公兵败崤山的惨状就会重演!此其三也!”
韩非道:“先灭赵国是可行的,大王可以先派人到楚国去,买通楚国的重臣,稳住楚国,同时把人质送到魏国,这样魏国也就不会再行动了。此时联合韩国攻打赵国,很快就可以把赵国灭掉,然后再攻灭齐国,此时韩国根本就不用打,仅需要大王一封书信,韩国便会献上笏牌!”
“谁能保证韩国不会背叛秦国?”李斯对韩非避重就轻很不满意。
“韩国已经三十年亲近秦国,并没有过背秦之举!如果秦国先攻打韩国,必然会有其他诸侯来救援,合纵之势很快就会形成,如果先攻打赵国,有韩国为策应,则合纵之势难以形成!”
“大王可以派人重金贿赂各国权臣,言明与秦结盟的好处,诸侯便不会合纵!”李斯争辩到。
秦王见一时之间谁都无法说服对方,便制止了讨论,道:“此事事关重大,稍后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