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援助靖国军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起床打摆子字数:2051更新时间:24/08/17 12:14:34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5月中下旬,随着刘旭的到来,刘存厚也早早地抵达了宁强,带着他那八千残兵。留坝县因能大规模生产水泥,不仅促进了本县的经济繁荣,还吸引了周边县份的民众前来留坝和勉县寻找工作机会。刘存厚一直对这两县虎视眈眈,图谋已久,此刻更是蠢蠢欲动。不仅如此,他还比历史上多占据了一个县——南郑县,这一举动直接威胁到了汉中这个陕南中心地带,引起了陈树藩的强烈反感和愤慨。
然而,在这个时期,陈树藩虽然心中不满,但却没有太多的办法来制约刘存厚。他只能先在口头上进行反对和谴责,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他深知,刘存厚此举不仅是对他个人权威的挑战,更是跑到他的地盘上来抢钱。
与此同时,刘存厚在宁强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强烈愤慨。他横征暴敛,强迫当地老百姓种植大烟,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财源。这种行径不仅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更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和稳定。老百姓们对刘存厚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怒和无奈。
这刘存厚手下的兵痞经常越界跑到勉县来骚扰当地老百姓,尤其是驿坝镇和茶店镇两个方向上经常被骚扰,这让刘旭极为恼火,当然现在不是跟刘存厚开打的时候。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刘旭也排了赵政带着2000人的保安团到汉江一带布防,这汉中刚好把勉县一分为二,当然这两镇子也布防了一些兵力为了防止刘存厚手下的兵痞无休止的骚扰老百姓。
刘旭的行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响应。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刘旭一起奋斗,为改变陕南地区的现状而努力。同时,刘旭也开始着加强军队的训练强度,提高士兵的素质和战斗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还在周边县份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后来很多受不了刘存厚剥削的老百姓不是朝汉中市跑就是往刘旭的控制区跑。这不仅影响四川来汉中的很多商队纷纷改到从三省交界的万县经过,就是为了躲避刘存厚发明的过境税和离境税。
虽然这段时间烦心事很多,但是今天刘旭就接到了好消息,说是因为运力紧张,好不容易租借到了一艘船跑到了天津港,所以军火和工业设备都一起到了。当然为了掩人耳目刘旭只能忍受帮1个月后军火才能到自己辖区的情况。
这时的刘存厚也发现800里秦川的大地似乎在孕量着一场大战,他也是积极备战不仅将自己的部队大部分摆在南郑县,直接威胁着汉中的安全,只等两方开打这刘存厚似乎就要一口吞下汉中。
这时候7月陕西于右任奉孙逸仙之命回到三原,经各部代表商讨,决定组成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公推于右任为总司令,张钫为副总司令。总司令部设于三原,改编各部为六路。此时,全国形势处于南北对峙状态,但对陕西都势在必争,南北双方各派援军相继入陕。援于之滇军、鄂军、川军,援陈之奉军、直军、镇嵩军、段系川军,双方约计20余万,兵连祸结,使陕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然刘旭的军火和最后一批工业设备都运到了他们控制区。麦克也来了,他提走了他的药品,又额外购买了5公斤,他要不额外在购买这5公斤刘旭都要付不起钱了。
于师爷一直呆在三原,时时刻刻都在给刘旭他们发送这边的情况,虽然是对峙情况但是明显靖国军处于劣势状态,送去的200支枪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了更好的支援靖国军,于师爷建议加大对靖国军的支援力度,就是在送1000条枪过来,另外由于靖国军地处渭水三面环敌,财政紧张需要对其进行财政援助,初步估计需要30万大洋能维持半年的样子。
赵旭将看完的电报放在桌子上,眉头紧锁。他看向留守参谋长和情报处长,问道:“你们觉得我们是否该援助靖国军呢?”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需要谨慎考虑。
刘亢说到:“根据我们这段时间的观察,这陈树藩打赢后肯定是容不下我们的。这段时间陈树藩的手下是不是都要来天使商行来讨要一两只大蒜素,当然这也说明不来了什么。更可气的是这家伙纵容手下在天使商行预征了3年的税钱。他放着这么一个聚宝盆不占为己有,这很不符合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的形式风格。”
赵旭看向参谋长赵刚,赵刚推推眼镜说到:“援助他们1000支枪对我们扩编部队没有是什么影响,援助30万大洋给他们对我们的财政状况并无太大的影响。而且我们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并无直接利益冲突,我赞成于师爷的建议。”说完便端坐起来。
刘旭听完也是犯难了,这虽然是向靖国军示好,其实是对背后的民党示好。现在全国南北对峙,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困死在汉中或者直接生死道消。他闭着眼睛,手上疯狂地转动着钢笔,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策。突然,他睁开眼睛,说到:“支援他们可以,但是我们有要求。我们支援的武器和钱财必须不得对外宣传,如日后靖国军倒陈成功,靖国军必须承认我方对汉中的实际控制。30万大洋分二次支付给靖国军,我的要求就这么多,具体细节你们两商量着办吧。”
二人见刘旭答应了计划,一口同声地说到:“保证完成任务。”他们知道,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也是一个机会。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完成这个任务。
处理完这个事情后赵旭起身看着外面川流不息的人群,有很多都是这段时间躲避战火从周围逃难过来的老百姓,有的青年独自一人扛着包袱,有的老汉推着独轮小车,车上坐着老人,妈妈牵着小孩,阳光斑驳地洒落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上,为这乱世平添了几分温暖的假象。一张张脸庞上,或刻着疲惫,或藏着对未来的期许,每个人都是这段动荡岁月中,渺小而又坚韧的生命之舟。突然赵刘旭说到:“这才是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