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啻惊雷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暮色长亭字数:4090更新时间:24/08/17 11:45:29
“郭嘉死了?”
皇甫坚长站在一处陈姓大宅前,有些意外的道。
程昱道:“是。曹操非常伤心,据说数度哭晕。”
皇甫坚长撇撇嘴,道:“这些人的表面功夫是真的好,我但凡能做到,将来也能封侯拜相。”
程昱对于二公子的直率没有评价,反而道:“还有一个消息,说是那吕布对曹操颇为恭敬,言必称‘曹公’,有个……说法。”
皇甫坚长看着皇城府的卫士在陈姓府邸里抄家,随口道:“什么说法?”
程昱表情有些难受,道:“有好事者说……事之如父。”
皇甫坚长眉头禁不住的跳动,控制都控不住。
转过头,微张着嘴,一脸愕然的与程昱对视。
程昱如同便秘般难受,艰难的点头。
吕布,可是已经连杀两个义父了。
皇甫坚长嘴角抽了抽,刚想继续问,忽然听到了里面的惨叫声,似乎有人逃走,突然被砍杀。
皇甫坚长收住话头,道:“让老史快点,咱们还得去启那些宝物。不能让贾诩抢先了。”
皇甫坚长担心贾诩耍滑头,抢先将那些宝物与钱粮取出来,送给曹操。
程昱道:“这是最后一家了,与董卓等叛逆有关的,差不多清理完了。”
皇甫坚长嗯了一声,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道:“加上董卓的那些,咱们这一次捞的够多的啊……陛下应该很满意。”
程昱听到皇甫坚长提到刘辩,忽然又道:“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说是陛下秘密选秀,从曹操以下,包括刘繇,田丰等人,都暗中留意良家女子,听说已有十七个之多,准备送到洛阳。”
皇甫坚长吓了一大跳,道:“他们真的这么干了?”
程昱点点头,道:“做的还算隐蔽,但瞒不过我们的暗探。”
皇甫坚长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道:“陛下之前说,上行下效,上位者一个眼神,就可能造成某个地方巨大的灾难,果然不假啊。”
程昱本来还想劝说皇甫坚长加入这个行列,闻言顿时咽回肚子里。
皇甫坚长没有理会这些,清理完这些,便急匆匆离开了下邳。
荀攸在豫、徐二州做足安排,待等稍稍稳固,也带着刘愈,启程回京。
他在外面耽搁太久了,正值年底,他这个右仆射兼吏曹尚书,不能离开的太久。
荀攸从豫、徐二州带走了很多人,其中颍川最多。
赵云护送着他们,一路上小心谨慎,可还是遇到了众多匪盗,可区区匪盗,又怎么会是赵云的对手?
曹操与贾诩站在一处高地,遥遥望着,仿佛还能看到刘愈、荀攸的车队。
贾诩仿佛看穿了曹操的心事,道:“将军在担心朝廷?”
曹操脸色颓然,带着伤感之色,漠然一叹,道:“不太担心。”
贾诩瞥了眼身后不远处站着,等了不短时间的吕布,道:“将军,一动不如一静,平定了董卓,朝廷现在需要安静。”
曹操微不可察的点头,脸上的伤感之色更浓。
郭嘉的死,对他打击很大。
郭嘉临走前告诉他不用担心朝廷,他就不担心,他在伤感,全是因为失去了郭嘉,有些彷徨无措,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贾诩倒是有建议,不过他也清楚‘交浅言深’的道理,只能静待时机。
“孙策逃走了?”好半晌,曹操道。
贾诩道:“是,袁绍在图谋吴郡,他以抵御叛逆为由,突然带兵走了。”
曹操不意外,或者说,是他故意放走,道:“刘备呢?”
贾诩道:“去了琅琊郡,与青州司马使君做交接,朝廷没有旨意之前,他依然是徐州牧。”
曹操深吸一口气,道:“去见见刘繇吧。”
刘繇,即将成为豫州牧,而曹操是豫州将军。
在曹操转过身,贾诩在他脸上看不出半点伤感,更多是坚定之色。
贾诩心中暗自异样,想到了郭嘉临走前与他的对话。
‘曹将军,是一个心志如铁的人,不用尝试去蛊惑他,否则你会死。’
贾诩秉持着谨言慎行的性格,陪在曹操身后。
“曹将军,末将有要事禀报!”吕布抬手向曹操,一脸认真、诚恳。
自从投降之后,原本一本以为的‘重用’没有发生,被荀攸扔给了曹操,而曹操对他是‘弃之不顾’。
不管吕布表现的多么‘孝敬’,曹操都是不冷不热,十分疏离。
曹操从吕布身边走过,仿佛没有看到一样。
吕布望着曹操的背影,瞪大双眼,心里又恨又怒,偏偏发作不得。
他的兵马都被曹操收走了,除了几个亲兵,再无实力。
而刘繇,田丰等人正在忙着商量战后的豫州‘恢复’,这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
但在他们不断努力下,混乱的豫州,在肉眼可见的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平灭董卓,收复豫徐’的消息,早已经传遍洛阳城。
洛阳城里的气氛迅速高涨起来,街头巷尾都是议论声,民心士气得到了极大的振奋。
永汉五年,十一月中,第一场雪有些姗姗来迟。
一向好雪的刘辩,在芳林苑漫步,踩着雪,高兴的看着芳林苑的花草树木,与身后的荀彧笑呵呵的道:“卿家,朕这御花园的雪景怎么样?”
荀彧本就面容老成,经过一年的忙碌,更显‘年老’,看了眼雪景,陪着笑道:“此景独树一帜,臣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想来是陛下亲手设计。”
刘辩笑容更多,道:“朕打磨好几年了,总算有些样子。”
荀彧无心赏雪,瞥了眼不远处的亭子,热气腾腾,茶水显然煮了很久,站在边上的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娇柔女子。
荀彧预计的刘辩停脚谈正事没有发生,刘辩继续走着,道:“这雪啊,每年都不一样,百看不厌,卿家有没有写一些歌赋的想法?”
荀彧看着刘辩的侧脸,心里暗秉一口气,道:“臣才疏学浅,怕让陛下见笑。”
他今天入宫,并非是因为平灭董卓,而是因为‘清丈田亩、户丁登记’有了一个结果。
在刘辩的强大压力下,各州郡再三修订后,上报了一个相对可靠的数目。
荀彧跟在刘辩身后,亦步亦趋。
前面的陛下是知道他入宫的目的的,但却不开口,明显是已经知道了,可还是不满意。
刘辩来到一株梅花前,伸手轻轻折下来,抖落了不少雪。
荀彧望着那截断了的新枝,默默一阵,道:“陛下,臣认为,总体是可靠的。”
“兖州三百八十万,冀州一百二十万,青州三百万,幽州二百万,司隶二百二十万,并州,只有四十万……”
刘辩如数家珍,回头看向荀彧,微笑着道:“卿家,这样的数据,你信吗?这六州人口加起来,不过一千二百万,中平年间,我大汉户丁一千万,人口约五千万,最富饶的六州才五分之一……”
荀彧刚要说话,刘辩微微抬头,道:“六州的耕地面积,不过二百万顷,不足中平年间的三分之一……卿家,你要劝朕相信吗?”
荀彧见刘辩这般洞彻,心里反而松了口气,抬手道:“陛下,臣并非推责,也不相信,只是,一昧强迫,臣恐生变。国家大乱未定,还须上下一心,当以优柔为主,不宜过于苛刻。”
‘清丈田亩、户丁登记’,之所以能有这些数字,绝大部分原因,是刘辩的一再施压,强迫尚书台,也逼迫地方州郡的主官。
这些高压手段,尚书台以及朝廷都颇有怨言,更别说地方上的土皇帝了。
刘辩对荀彧的话不置可否,注视着荀彧的眼睛,道:“这洛阳城里,当官的拉帮结派,非我即敌。世家大户联姻串联,铁板一块。地方上的州牧,郡守世家大户,个个想方设法增加实力——巧取豪夺,苛捐杂税,圈地豢民,培植私兵……”
荀彧微微躬身,并没有辩驳。
这是事实,众所周知的事实。
汉室衰微,皇权旁落,最直接的体现,除了权臣出现外,地方上的头头脑脑也开始逐渐的独霸一方,自成势力,对于朝廷的命令,从最开始的小心谨慎,接着是选择性接受,到最后的充耳不闻,所用的时间,其实非常的短。
刘辩也没有为难他的意思,道:“总体来说,现在是地多人少,卿家认为,安置流民,划分土地,虽然暂时做不到人人有其田,但七八成,应该不难吧?”
荀彧稍稍沉吟,道:“不难。”
刘辩眉头一挑,有些意外的道:“卿家说的是不难?”
荀彧抬着手,面色认真,道:“陛下,从各州郡的奏疏来看,地是够的。”
刘辩仔细想了想,道:“青壮呢?”
地方官宦、世家大族以及名望之势,除了热衷于圈地外,还有就是豢养青壮,聚拢、藏匿了大量的青壮作为私仆,私兵。
荀彧道:“尚书台决定,对于佃租等限定,确保百姓收成,至少可以果腹。”
刘辩神色微动,笑着道:“来,卿家坐下说。”
世家大户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佃租,一旦限定佃租,对世家大户来说,将是一记重锤。
刘辩走向不远处的小凉亭,径直坐下,拎起茶壶。
荀彧在刘辩对面坐下,瞥了眼这个陌生女子。
女子恭谨的坐下,无声的刘辩身旁摆弄茶具。
刘辩给荀彧倒了杯茶,道:“卿家这一年的施政,朕看在眼里,总体来说,顾大局,保民生,措施得当,温和有序,没有大起大落,北方各州稳定向上,朕很满意。”
听到刘辩这句话,荀彧才悄然长长松了口气。
面对眼前的陛下,荀彧向来压力如山。别说他了,前面的无为丞相杨彪,也没有得到认可。
“喝茶,”
刘辩放下茶壶,神态轻松,道:“吏曹,户曹的尚书,不换了,伱们继续兼任。”
荀彧知道,这是‘奖赏’,拿起茶杯,躬着身,道:“谢陛下。”
刘辩喝了口茶,摆了摆手。
潘隐会意,给四周的人一个眼神,悄步退走。
等人走了,刘辩抱着茶杯,笑着道:“关于明年的改元,建安,嗯,不错。关于立储,朕是属意刘绍的,不过,暂且不立,卿家知道就行。”
荀彧微怔,旋即道:“臣明白。”
说着‘明白’,荀彧心里却暗自发紧。
按理说,纷纷扰扰多年的关于立储一事,眼前的陛下终于松口,总算尘埃落定,对朝野来说,是一剂巨大的安心剂。
可荀彧却十分明白,眼前的陛下给了他这么大的‘好处’,作为丞相,他须要代表朝廷,做出相对巨大的‘回应’。
刘辩转动着手里的茶杯,双眼盯着荀彧,继续笑着道:“豫州牧,刘繇就刘繇吧,徐州牧也给那刘备。朕准了尚书台的奏请,不立即推行‘新政’,以稳为要。”
荀彧再次躬身,心里如坠大石。
刘辩轻轻喝了口茶,道:“未来两年不动兵也准了。”
荀彧有些头皮发紧了,这‘好处’,给太多了!
见荀彧不说话,刘辩又笑了一声,道:“卿家不要那么紧张,朕也没什么过分的要求。”
荀彧不敢抬头,道:“臣恭请陛下训示。”
刘辩放下茶杯,故作的沉吟一阵,道:“第一,郡县合并要加快,县太多了。第二,保甲制度要推行,不容敷衍塞责。第三,废除郡国刻不容缓。第四,赋税的改革,要落实清楚。第五,军政分离要进一步推行。第六,‘户丁登记,土地清丈’还要继续。第七,土地划分要尽快施行。第八,对于一些顽固的世家大户,强行迁移至江东。第九,垦荒不断。第十……”
荀彧听着刘辩不咸不淡,毫无气势的话,感觉呼吸都有些不顺畅了。
这哪里是几个,转眼间就十个了!
有些看似不轻不重,可真正推行起来,每一个阻力都异常的大!
荀彧躬着身,一字不落的听着,心里想着怎么讨价还价。
他很清楚眼前陛下的脾性,是一个可以‘商量’的人,前提是得找准方向。
刘辩说了很多,而后一转话头,道:“卿家,颍川的官员太多了,压一压。”
这句话对荀彧来说,不啻惊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