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贞观二十三年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林家龙女字数:4312更新时间:24/10/19 17:34:54
    识时务这一块儿,是小国的立身之本。

    想来也是这个道理,若是都像高句丽那般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坟头草都几丈高了。

    至少在五年之内,大唐以雷霆之势,平灭薛延陀和西突厥的赫赫声威,都将在西域当中流传。

    现如今的西域甚至还流传着一个梗,每当有小孩儿在夜里哭泣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都会威胁说“李世绩来了”,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当即那孩子就不哭了。

    在新年的当天,西域各国的使节也抵达了大唐的首都,长安城。

    和各国使节一起进京的,还有裴行俭的车队。

    运送货物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很难不让人震撼。

    自从平灭薛延陀以后,缴获的牛马不计其数,同时也被大唐安排到幽州和登州,充作畜力。

    草原上的牛虽说耕地这一块儿的技能点的不多,但拉车这一块儿还是比较稳健的。

    毕竟从上追溯到汉代,便有过相关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鲜卑、柔然、铁勒等族,造车技术已经相当高超。

    北朝时的铁勒人就以造车闻名,他们造的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很适应草原环境,正因为如此,又被史书上称为“高车人”。

    拉车的牲畜,选用的自然也就是牛或者马。

    这样的运输方式,如同旱地的舟船一般,又被称为“草原之舟”。

    什么《旱地行舟》……

    所以这批牲畜运送到幽州和登州之后,极大地缓解了大唐的运输压力,再加上平灭西突厥所获的牲畜,更是让大唐的运输业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

    这一次裴行俭从南方带回来的,不止有粮食,更有许多名贵的香料。

    西域诸国的使节更是体会到了大唐的兴盛,对大唐也更加归心。

    在得知大唐在攻略西突厥大获全胜后,整个长安上下一片欢腾雀跃。

    战无不胜的大唐再次攻克了一个不臣之国,本身就值得庆贺。

    再者说,大唐开启战端也并非劳民伤财,朝廷上下还能赚上不少,甚至百姓们也能跟着喝点汤,所以百姓自然也是没什么意见。

    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能打得赢,百战百胜。

    老李在除夕夜出现在承天门上,与长安百姓一同欢庆新年。

    过了年后,大唐朝廷便开始着手实施西域改造计划。

    首先,大唐是温暖期,西域并不像后世一样沙化严重。

    按照李象给出的说法,西域的气候比较适合种植红枣、葡萄、、甜菜等作物,故而大唐便准备着重发展这一类的作物。

    农耕是汉文明的灵魂,这个可不能丢掉。

    与此同时,西域的畜牧业也要进行,两种产业齐头并举。

    另外,在李象的建议之下,大唐还推出了移民的利好政策,鼓励内地的百姓移民到西域当中,参与西域的生产建设。

    在西域驻防的安西都护府也不能落下,更要鼓励屯田政策,将西域变为塞上江南。

    西突厥平灭之后,在大唐的四周也就再也没有了敌手。

    即便是吐蕃这个新崛起的国家,在见到大唐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叫对手之后,也提不起任何不该有的心思,侍奉大唐愈加恭谨。

    毕竟大唐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整个贞观二十一年和贞观二十二年,就在平稳与发展当中度过。

    长安也是一年比一年繁荣,在李象的重新建设之下,即便是贞观二十一年秋的那场暴雨,也未曾有任何洪积灾害发生。

    两座书院也已经步入正轨,贞观二十一年学期不止有长安的孩子入学,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

    尤其是登州和幽州这两个新兴的城市,更是热衷于将孩子送到长安去读书。

    毕竟这可是大唐的首都,心脏所在,就算学不了什么东西,过来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在李象的主持之下,大唐在长安到洛阳、洛阳到幽州、洛阳到登州之间修建了宽阔的驰道。

    有道路的连接,交通也更加便利。

    在各大主干道之间,还有许多枝干相连接,也增加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以及大唐对地方的掌控程度。

    两年飞逝而过,眼看着到了贞观二十三年。

    李象的女儿如今也学会了走,没事儿的时候满地乱跑,就喜欢往立政殿去。

    对于这个曾孙女,李世民可真是喜爱到了骨子里,也久违地找到了当年带李明达时候的感觉。

    在取名这一块儿,李世民出奇地和李象一致,给孩子取名为李无双。

    这几年武德殿倒也没有添丁,依旧只有李无双一个独苗苗。

    李象倒也不着急,其实他也多少沾点故意。

    每天他就陪着裴雪青,还有冯盈盈三人一起闲坐打趣,日子过得也很惬意。

    没事儿的时候,李明达也会去武德殿闲坐一会,更多的时候则是去立政殿,和李世民一起带孩子。

    李明达俨然是把李无双当成了某种寄托,对待她要比李象和裴雪青这对父母还要上心。

    贞观二十三年的新年,一家人齐聚在一堂,其乐融融。

    李愔在倭国是呆野了,太上皇的日子是真的舒坦,每天就在倭国不是畋猎就是在畋猎的路上,总之是彻底过了把瘾。

    上次得到李愔的消息时,他是刚刚收到一批新式远洋帆船,顺便还向李象索要了一份海图。

    来信当中还附上了倭国探明的金银铜矿,其中铜矿已经开始开采,就等李象派人前去接收。

    看李愔的意思一点都没有留点的想法,反而还盼着人赶紧去把这些铜拿走。

    在这个年代,铜可是铸造钱币的原料,地位如同大明的白银一般重要。

    李愔不要铜矿,就像是不爱钱一样。

    然而让李象没想到的是,李愔又给他整了一个大活。

    新年朝会之后,李世民拿着李愔给他的信大发雷霆。

    “这个畜生!一时半会儿看不住,就做出这等狂悖的事情!真是气煞我也!”

    李象也是好奇怎么个事,难道六叔又整活了?

    他凑过去问道:“怎么了阿翁?六叔这是又做了什么坏事了?”

    问的时候心里还在想,难道六叔打猎又踏了什么民田不成?

    “你自己看吧!”李世民哼了一声,没好气地把信甩给了李象。

    李象瞅瞅老李,心想这老头子跟谁俩呢这是,难不成还是我教唆的不成?

    然后拿起信一看,顿时就无语住了。

    坏了,好像还真和我有关系。????这信是李愔写的,亲手写的,其中大概的意思就是他出海了,去寻找李象说的殷地安,给大唐寻找土豆玉米地瓜这样的高产作物去。

    用李愔的话说就是,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即五鼎烹。

    什么特么主父偃……

    妈的,六叔,你就坑我吧。

    李象的眼眶湿润了。

    “你说说你,非得和这浑人说什么殷地安?”李世民叹了口气,“那畜生什么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给他一个笑脸,他能上房把朕这立政殿揭瓦!”

    “我也没想到六叔竟然这么着急。”李象也在叹息,“这海上风浪这么大……”

    “你也知道海上风浪大?”李世民瞪着眼睛,“万一你六叔有个三长两短,你让朕怎么和杨妃交代?”

    李象张张嘴,老李说的也确实没毛病。

    现如今大唐这个航海业虽说挺发达,但能不能禁住去一趟美洲还真是难说。

    毕竟也没检验过,谁也不知道这船到底能不能经受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

    希望六叔不要一头扎进西风漂流吧……

    不幸中的万幸是,六叔出海这一趟还知道带点柑橘,这也算是好消息吧。

    至于茶叶……茶叶预防不了败血症,那里面的维生素c和没有也没太大差别。

    事已至此,李象也只能在心里给李愔祈祷,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

    要是能再带一些高产作物归来那就更好了,这样的话李象也不介意和李世民求情,给李愔的蜀王整成世袭罔替的那种。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李世民无奈地说道,“这还能怎么办呢,难不成还能派人从茫茫大海之上把人唤回来吗?”

    这话实际上的确是这样,在这个没有电子通讯的古代,别说是在茫茫大海上了,就算是在长安城里,两个人如果没有事先约定地点,在长安城互相都不一定能碰面,更何况是海上?

    “对了,这件事千万不要和杨妃说。”李世民再次嘱咐李象,“你自己知道就得了,哎……”

    “放心吧阿翁,我嘴严。”李象颔首说道。

    说话间,李治也凑了过来。

    “阿耶,象儿。”李治笑呵呵地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呢?”

    “哦,在说一个秘密。”李象不咸不淡地回答道。

    “什么秘密?”李治一下就来了兴趣,“能说给我听听吗?”

    “说给你倒是也行,你能保密吗?”李象反问道。

    “当然能!”李治一拍胸脯。

    李象闻言呵呵一笑:“抱歉幺叔,我也能。”

    李治:……

    李世民哭笑不得地看了李象一眼,刚才他还以为这孙子要泄密呢,万万没想到是逗他叔叔玩儿。

    “行了,别逗你幺叔了。”李世民拍打了一下李象的后脑勺,“你的确很适合保密工作。”

    “那是,我可是守口如瓶。”李象拍着胸脯说道。

    “是吗?”李世民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李象,“前番你姑姑让你保密,你怎么转瞬就给她出卖了?”

    “呵。”李象一叉腰,“那当然是不能白白被你发现,忘记出卖姑姑啊!”

    李世民:……

    “你小子若是生在战争时代,定然是个贪生怕死的。”李世民哼了一声。

    “怎么可能,我可是宁死不屈李小象!”李象双手叉腰。

    “去吧,一边玩儿吧。”李世民摆摆手,“朕还要和群臣聊聊天,你该去找你的臣子了!”

    “行吧。”李象小象摊手,也不管老李,自顾自就去找李景仁等人。

    新年朝会过后,大唐的机器再度运转。

    今年去南方出海,李象并没有安排裴行俭带队,而是选择让程处弼带队前往南方。

    他托太子妃给裴行俭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当初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女儿,名字叫做李晴岚。

    裴行俭满意不满意不知道,看他母亲的意思是十分满意。

    想来也是,这么大岁数不结婚,当妈的能不着急吗?

    更何况现在还是大唐,正是必须给家里留香火的时代。

    当然这和无后为大没关系,无后为大指的是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出了正月十五,在正月十七这一天,裴行俭正式迎娶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女儿李晴岚。

    作为裴行俭的好友兼下属,没成婚的程处弼作为傧相,替裴行俭挨了不少毒打。

    好在他聪明,衣服里穿着明光铠,这才没有骨断筋折。

    不过他也不太容易,那明光铠都被打出好多个坑坑洼洼。

    在裴行俭结婚的喜宴上,裴雪青化在李象的怀里,一脸姨母笑地看着她的哥哥嫂子。

    “怎么了,阿姐?”李象悄悄问道。

    “没什么。”裴雪青头靠在李象的肩膀,“只是觉得兄长长大了。”

    李象:……

    你可真是我媳妇儿,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吧?

    这倒反天罡的熟练度,一看就是李家人没跑了。

    在裴行俭成婚之后,又迎来了韦待价的婚宴。

    在李象的介绍下,再加上韦待价这小子也的确出息,不仅在李道宗军中立过功劳,甚至还在南方出海的船队风里来雨里去过一回。

    现如今的他,可是安南伯,迎娶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李雪仪自然是绰绰有余。

    实际上历史上两人就是一对,不过这件事李象自然是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也只能感叹命运的巧合。

    早在三年前,李景仁这个带头二哥就已经和阿史那云结了婚,所以傧相自然是轮不到他当。

    自然而然地,这个重任就交给了熟练的程处弼。

    程处弼早就被打出来了,一路走来面不改色,脸不红气不喘心还不跳,完全就是过来人的姿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