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墨更关键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码字还债字数:2586更新时间:24/09/01 22:25:43
钢笔让秦标相当满意。
甚至觉得这是他这么多年来,收到最好的礼物。
就算秦标也不曾想到。
他这辈子收到最好的礼物,竟会是老六送的。
很意外。
也很感动。
他为了弟弟们操碎了心。
如今也终于能看到些许的回报。
这份情谊,毫无疑问更加的弥足珍贵。
其余的几个弟弟,怎么就不知道学学老六呢?
整日就往他这里送些俗物。
老二的送的东西乱七八糟,倒是也有些碑刻。
但原本好好的碑刻立在秦地。
愣是被秦樉给挖了出来,运送到京都。
秦标对此简直无力吐槽。
让那碑刻好好的留在原地,才更有厚重的历史意义。
而不是挖出来送到京都!
为此秦标骂了他好几次,特别有次秦樉麾下的大头兵不认字,把人家的墓碑挖出来送去了秦王府。
想要以此讨好秦王。
马屁也算是彻底拍在马腿上。
好在那事发生之后,秦樉终于懂得了克制,不再继续往秦标送碑文了。
好在秦地那可是千年京都地,以往历朝历代,重要事都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在石头上的。
写在纸上的几百上千年,就有可能腐烂掉。
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即便两千年过去,依旧清晰可辨。
也告知两千年后的人,你们脚下的土地,与他们曾经生活过的是相同的一片土地。
这种跨越千年的交流,秦标向来觉得很有趣。
当然。
鼎文上的交流,又何止两千年?
对于大庆而言,春秋战国都是前尘往事,当年庆皇教育秦标的事迹,都拿周朝来说。
以礼治天下的周朝,延续了五六百年的周朝。
也是历代统治者的终极梦想。
可惜自汉之后,超过三百年的皇朝都无法出现。
老三则喜欢送武器,一些兵书,胡人的事物。
看似全凭喜好来,可明里暗里也在提醒秦标不要忽视了北方。
老三的礼物,更像是谏言。
老五更离谱。
网罗的各种俗气宝物以及美人。
有次竟一口气给秦标送了三十六名西域胡姬!
还说三十六这个数字比较吉利。
却不知道那封信里,足足错了十二个字。
被秦标一顿痛批之后,老五再给他写信,也越发的言简意赅。
唯有老六。
所送之物,看似寻常,实则无比贵重。
这支钢笔,目前为止,更是独一无二的。
虽秦标知晓,自此之后,钢笔兴许会在官员士族中疯传,价值昂贵。
但这并不影响秦标觉得这支笔来的很贴心。
最好的礼物。
再想想老六送父皇最好的礼物。
对于父皇来说。
老六本身,就是父皇最好的礼物。
父皇所求,也不过是朴素的家国兴旺,毫无疑问老六是拥有这个能力的。
秦标充满期待的打开了另外一支锦盒。
“这是……毛笔?”
秦标有些意外。
“笔杆比正常毛笔小了许多,竟然也有笔盖。”
秦风望着盒子里的毛笔,略微有些尴尬。
“这能储墨的毛笔,是个意外。”
“南方的造笔匠来了辽地,想凭借着制造出好笔来晋升匠人等级。”
“在得知钢笔之后,根据庆人的习惯,最先搞出了这种储墨毛笔。”
秦风满是感慨。
大庆最好的笔,来自湖州。
湖州的笔, 徽州的墨,宣城的纸,端城的砚。
大庆的笔墨纸砚,八成全来自这些地方。
湖州基本家家户户,都是造毛笔的小作坊。
对于制作毛笔的竞争,更是无比的惨烈。
这种竞争之下,也的确产出过最好的毛笔。
当然。
也有制造毛笔的匠人,被辽地对匠人的优越所吸引,来辽地来造毛笔。
毕竟听闻辽地小孩都在上学,毛笔需求肯定大!
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家,在跟辽地做如此巨大的毛笔生意。
只是那造毛笔的匠人到了辽地,见识过广宁城小学之后。
彻底傻眼了。
辽地小孩子,用的根本不是毛笔!
而是称之为铅笔的玩意儿!
而且不单单小孩子在用。
就连许多匠人也用铅笔画线……
学生不用就不用吧。
老师总该用吧。
可当见过黑板与炭笔之后……
那造笔匠都恍惚了。
是了。
造毛笔最好用的是竹子。
其次才是木头。
竹子中空,长时间握笔才不会累。
毫无疑问,广宁城的竹子完全是个稀罕物。
至于木头吗……
铅笔外面包着的,的确是软软的木头。
好在辽地不存在失业的问题,造笔匠很快便被分配到了造笔工厂,加入了制造钢笔的项目中。
而后钢笔没先弄出来。
这种储墨的毛笔倒是先搞出来了。
这得感谢一位来自徽州的造墨匠,如他一般,也是来辽地碰运气的。
也意外研发出了所需的特制墨。
秦标握着短毛笔,大为新奇。
打开笔帽后,便书写了起来。
“笔锋很硬,像狼毫又不是。”
毛笔之中。
羊毫笔最软,狼毫笔最硬。
还有一种,则是羊毛混着黄鼠狼尾巴毛的兼毫。
也不知取了黄大仙的尾巴毛。
黄大仙会不会报复。
“笔头的毫毛用了很多重,很复杂。”
关于技术上的事儿,秦风了解也不错。
只知道这种储墨毛笔,做起来并不简单。
前后实验了无数次。
“前头的毫毛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墨。”
“唯有用辽地特制的墨水,这种钢笔与毛笔才能进行书写。”
“换了其他的墨,就不太行了。”
秦标微微愣住。
“今后孤要用墨,岂不是都要从辽地送?”
“就不能将制墨的匠人,直接送给孤?”
秦风嘴角微微抽搐。
“制墨的原料,如今唯有辽地能产出来,里面混合的东西不少。”
秦标听此,不免点头。
这就跟徽州的纸,湖州的笔一样。
唯有特定的地域。
才能生产出相应的东西。
“孤每年用墨都很多。”
“大哥尽管放心,往后春夏秋冬每一季,都给大哥送墨。”
“如今的外面,也准备了一箱子墨水,只是有点大不方便运到屋子内。”
送了笔。
墨如何能差了?
“大哥可派一内侍,前去给接收了。”
秦标重重点头。
“老六做事周全。”
秦标用墨,辽地可以给送。
可要那些官员学秦标用了钢笔,墨可就控制在辽地的手上。
这墨到时卖上什么价格。
就都是辽地说的算了。
……